二十年代初,正值军阀混战、民族危亡之时,一所全新的学校——志成中学肩负着历史大任和民族重托在北京创立。历经四分之三个世纪的风风雨雨,依靠师生75个春秋的辛勤耕耘,志成中学发展为今天的北京第三十五中学。75华诞在即,这所名校敞开大门,热情接待了记者的造访。
古色古香的“志成老楼”前一尊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塑像,将这位哲人与这所中学紧紧连在一起。校长郝日达指着塑像告诉记者,北京三十五中的前身志成中学,正是由李大钊和邓萃英等一批教育名家亲手创办的。其办学宗旨是“根据教育机会均等的精神,企图消灭现代教育为资产阶级独占之社会病态”。正如老校歌中所唱:“志成中学,乐育群英,致世界光明”。抱着“改变民族落后,发展教育事业,培养栋梁之材,有志者事竟成”的愿望,李大钊、邓萃英等前辈很快把这所中学办成了京城名校,被当时的有识之士誉为“大有望之志成中学”。
谈起光荣校史,郝日达校长如数家珍,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:“三十五中的讲台上,曾聚集了一批教育名家,像著名物理学家、中科院院士汪德昭,北师大著名数学教授赵慈庚,著名画家娄师白、王雪涛,著名运动健将金岩,著名学者叶嘉莹等都先后在这里执教。正是由于这些优秀教师宣传真理,传播知识,为人师表,从而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。”的确,在北京三十五中数万名历届毕业生中,有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,也有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;有移居海外以骄人业绩为民族争光的侨胞,也有一直在母校埋头苦干的辛勤园丁。一代代师生接力承传,三十五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校风,如艺术教育、体育、德育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。
但,北京三十五的师生们丝毫没有因成绩而陶醉。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,面对知识经济时代教育飞速发展的大趋势,他们响亮地提出了“继承传统,发扬特色,针对弊端,立足改革”的口号,把实施了十余年的教育教学改革毅然推向了深入。郝日达等学校的决策者们针对当前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,通过系统的教育科研,提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。首先,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,改单一知识点教学为突出知识结构教学,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;改只重视知识结论的教学,为重视培养学生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学科能力和学科方法的教学;改只重视认知领域的教学为同时注重思想教育,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学。他们还把活动课和选修课纳入课程,在初中开设了12门活动课,高中开设了12门选修课,每周保证两课时。在这些课上,教师们让学生“用眼去观察,用耳去聆听,用心灵去感受”,以提高学生对社会、对自然的认知能力。
除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外,三十五中还通过德育渠道,教学生热爱祖国,学会做人,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;通过学校传统教育活动和学科小组、社团活动等渠道,如一年一度的“智慧杯”读书演讲活动、科技月活动等,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口、动手等实际操作能力;通过家庭和社区教育渠道,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紧密结合,培养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、有健全人格的人。
郝日达校长欣慰地告诉记者,经过三年多素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,三十五中已基本形成了“以教学为中心,课内外相结合,以家庭、社会为依托的素质教育整体实施框架”,形成了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结合的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格局。的确,近年来,三十五中金帆民乐团在北京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,初中男子篮球队在全市比赛中连续获冠军,该校被评为北京市“科技活动示范校”、“先进篮球传统学校”和“健康促进试点校”。人们相信,素质教育的实施定会使“志成”精神发扬光大,使这所京城名校生机勃发,桃李芬芳。